不可否认雷军和小米所创造的业绩是优秀的但是离顶级企业还是有距离SEO排名服务但是离顶级企业还是有距离无论是技术积累、人才积累还是企业文化沉淀、国际视野都与顶级企业有着很大距离而这种距离决定了难以做老大!
导读:“既生瑜、何生亮”是顶级英雄相处时期而生的无奈在雷军身上却也上演着这种无奈!
这两年的中国商界的风云人物中雷军绝对占据一席无论他本人还是他所创立的商业成就都已成为了中国商业重要的一页然而这个过程中却是火焰与海水并存总是充满着矛盾。雷军曾先后两次走上巅峰但却又两次遭遇强劲对手的冲击这种辉煌与冲击并存火焰与海水并存的人生既体现着其人生的矛盾也体现着商界竞争的残酷。
▎一半是火焰
雷军先后两次站上了行业巅峰一次是金山早期另一次就是近两年大火的小米手机前者让他成为行业佼佼者后者奠定了其在中国商业江湖的地位这两次成功的火焰都曾把他推到一个瞩目的高度。
1)小米前传——早期的金山传奇
没有小米前传——金山的经历不可能有雷军后面的小米传奇!
虽然看似在40岁之后雷军达到了人生巅峰成为全国熟悉的商业明星但实际上二十年前雷军在国内的IT行业已是风云人物。没有雷军的前传——在金山的那段日子因为如果没有金山的经历就不会有后面的小米传奇!
雷军不是今天才开始走红的他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创业者虽然众多今天的年轻人把他视为创业的偶像甚至是草根创业的偶像但实际上雷军的小米传奇可不是草根创业小米是他事业的第二春是他在人生资源、能力、资金等长期积累后的一次厚积薄发。
大学时代的学霸
大学时代的雷军就是一个学霸级的IT软件高手在武汉大学读计算机时他用2年时间就修完了所有学分汇编语言考取过满分也是学校里那20年时间里仅有的2个获得满分之一大二开始研发软件所编写的软件获得过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入选第一届青年计算机大会论文集更甚至被湖北公安厅请去讲课内容关于反病毒技术。
毕业后进入了IT业的明星企业
1992年雷军加入了金山——由中国第一代的IT软件业的巨星、有“中国第一程序员”之称的求伯君所带领的软件团队求伯君是中国第一批软件英雄他在1989年写出了国内填补了我国中文字处理软件的空白在1990年就创造了上亿的销售额而当时另外一位与求伯君在中文处理软件系统上齐名的就是“商业战神”史玉柱求伯君的WPS与史玉柱的巨人旗鼓相当的PK算是两位顶尖级技术天才的对决成为当时IT行业的盛事求伯君与史玉柱相同的是都是技术天才出身所不同的是史玉柱本人不仅是技术天才更是一位商业天才他所取得的商业成就远大于求伯君和其带队的金山。
图1 求伯君与史玉柱当年“中文处理软件”的双雄天才
图2 求伯君与雷军
而其后金山软件又相继发布了金山词霸、金山快译、金山毒霸以及进军网络游戏领域是当时国内最著名的IT公司之一可以说是国内IT业的黄埔军校之一。
而雷军是一位业内公认的年少得志的IT业才俊凭借出色的能力雷军在金山公司连续升迁在29岁时(1998年)已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成为金山的第二把手在31岁时(2000年)已担任经过改制后的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可以说绝对也是天才型的青年才俊而众多未来著名的IT大佬在那个时代还远未成名。马化腾、丁磊等人刚从学校毕业到电信局上班李彦宏还在美国念书。
遭遇微软冲击差点关门 8年冲击上市
在上世纪90年代一段时间里金山是中国软件的旗帜性企业但是到了1995年金山的荣光一下子戛然而止更甚至差点关门。1995年国际IT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微软也进入中国市场凭借windows 95中文版一下子打败了WPS。
而在微软和盗版的冲击下金山受到影响极大而恰逢项目“盘古”遭遇失利让雷军第一次品味失败的苦酒在面对公司困境的挑战上雷军进行了岗位转换他放弃了一生最热爱的角色——程序员开始向一个市场人员转变。他成了公司里最拼命的促销员、公关人员、销售员……在艰难的争夺中雷军也被逼着完成了从程序员到商业操盘手的转型这些也为他后来打下了基础。
而1996年27岁的雷军做了一个年轻人的内心倔强的决定——坚持WPS、要夺回市场这个让金山在一段时间里下困境中挣扎这也是雷军后来反思风口论的一个原因倔强决定的结果在当时不仅没有实现夺回中文软件处理市场的战略目标而且导致此后金山的词霸、毒霸、游戏所有都是为了赚钱养活WPS团队。当时恰好是互联网兴起的机会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都在那之后崛起。而金山却陷入了连续的困境中一直在不断的转型中尝试、又尝试。
直到2002年盛大凭借网络游戏异军突起甚至把陈天桥一度推到中国首富的宝座让大家开始意识到网络游戏的价值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从传统的游戏机、PC游戏到大型互动网络游戏的新盈利模式也引发了金山公司前去取经而作为PC时代就有游戏积累底子的金山结合盛大开创的在线网游的盈利模式终于扭转了金山长期陷入的困境。
2003年金山正式进军网游先后推出《剑侠情缘》、《封神榜》等几款游戏。2005年网游收入即超过应用软件的收入达到0.58亿元人民币2006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15亿元两年内翻了两番成为了公司公司主力业务在2006年、上市前一年占比超过65%。
与网游业务高速增长相伴的是在雷军力挽狂澜带领下金山终于走出低谷2007年金山历经八年时间、五次冲击IPO终于依靠网络游戏业绩实现上市无论是长期奋斗金山员工还是作为重要功臣雷军都获得了巨大回报作为重要股东的雷军(占股14.9%)身家过亿也实现财务自由梦想。
不过市值远低于同期上市的阿里与百度、腾讯等相比等相比同样有距离特别是当时的新贵盛大2001年推出《传奇》、2004年就实现了美国上市陈天桥更是一度成为中国首富而金山作为中国IT业最早的开创者起的比较早收获比较晚结果也有差别个中滋味不言而喻。
图3 金山上市图片
不过总算是把艰难的上市长征告一段落而在上市之后不久雷军便以以健康原因辞去总裁与CEO职务短暂离开金山。那时离雷军加入金山刚好16年雷军的一个朋友说“那一阵他身心俱疲离开是最好的选择。”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在当时雷军已经表现出了对即将到来的移动互联时代的关注也算是为此后的下半场—此后上演的手机行业的商业奇迹做了铺垫。
化身投资大佬反思前后经历再上新境界
在2007年上市后雷军端在离开金山的时日卸下长期扛着的包袱有了一段相对轻松的时光进入了投资领域并颇有建树成为业内公认的投资大佬之一。
在2000年雷军曾主导过一次内部电商类创业项目——卓越网在2004年以7500万美元卖给亚马逊让雷军回报颇高而之后的拉卡拉、UCWeb、多玩、多看以及上市的YY等都是雷军投资的成功代表案例。
金山前后的经历以及做投资、特别是互联网的投资让雷军有了很多的思索这个过程与中国商界的战神史玉柱极其相似。
史玉柱在早期的巨人挫折后陷入过深思对以往的诸多商业运营进入过深刻反思而后上演了惊天大逆转凭借脑白金商业运作中的一系列独特运作特别是对自己前及行业诸多商业运营手法进行了思索、整合与创新并再度东山再起更甚至推到之前未曾达到的一个高度。而雷军的小米传奇与此极为相似正式因为对之前金山时期、以及自己在离开金山做投资时期的诸多思索也才有了后面小米的商业运作奇迹。
很显然如果没有过去的经历和反思很难有后面小米的传奇正是金山时期积累的诸多经验、反思人脉、资源、资金等让雷军在未来有了大的动作。
在雷军小米创业时几百人的技术团队合伙人更是一支豪华团队(创始团队中有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的高层同时也有其金山的嫡系团雷军本人也一直是IT业的风云人物)、以及手握知名投资人的投资等这不是一个草根、屌丝的创业而是一批精英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没有之前的厚积薄发很难有后面的小米传奇。
2)小米手机传奇——四十岁新的巅峰
谁都没有想到雷军在40岁开始的创业竟然能再次达到这样的高度以一个小米手机震撼了业内重新回到了商界焦点。
第一把火整合诸多手法开创国内手机推广新模式
在小米的运营过程中如我们前面所说雷军像史玉柱一样对前面诸多营销推广手法进行了总结和提升达到了一个新的推广高度。
在小米的推广中我们看到了乔布斯的运营手法(乔布斯推广苹果的发布会、炒作模式以及所开创的硬件+软件+网络平台的模式)、魅族的运营手法(论坛模式、与粉丝的互动)、阿里的推广手法(新闻炒作)、以及互联网特有的软件推广模式(米柚、米聊借鉴了腾讯的软件推广来带动其它的推进模式)更甚至小米吉祥物也借鉴了QQ企鹅吉祥物的方式。
在这一点上雷军放下了过去的身段对诸多有效的手法都进行了全盘吸收、总结、提炼一下子就和国内的同行在营销推广上拉开了距离。
学习力是商业竞争中一个重要的能力能否快速吸取行业优秀经验也是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这一点上雷军的学习、总结精神非常值得商业人借鉴而他本人也确实对中国手机行业的营销推广做出了贡献也吹响中国手机行业第二次春天到来的号角。
于是在2010年就开始筹备的手机项目在聚集了几百人的技术团队几位来自谷歌、微软、摩托罗拉的技术高管加入后经过近1年多的筹备在2011年下半年小米手机正式上市加上把握了当时大环境上难得的“势”(因为苹果iphone掀起的手机革命手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潮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等大佬纷纷被击落空出了大量市场而国产手机反应相对较慢空间巨大同行反应慢有了难得的市场机会)小米在上市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外在环境、难得的行业大变机会、还是内在的资源、能力的积累都创造了很好的机会也成就了小米传奇的开始。
图4 2011年8月 雷军发布小米1
虽然雷军坚持风口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可以说是天道酬勤这次手机行业机会的出现和把握也是对雷军长期业内公认的劳模精神、对新事物的敏锐关注给予了回报。
而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事情的成功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必然性是小米手机的成功与“雷军持续努力、对移动互联的敏锐把握对过去经验总结的升华、以及资源的积累整合”密不可分注定了必然会有所成就但是也有一定偶然性就是手机行业大变革的难得机会多少年出现一次的大机会窗口这也是为什么雷军同样的方法操作依然犀利但是在平板市场、电视市场却没有取得相应成功的原因。
第二把火推出千元机火烧中国山寨产业
2011年创立2012年销售719万台小米在震惊行业的同时也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同行的冲击加上当时一度盛传苹果将会推出中端价位产品iphone5C系列会对中端价位手机形成冲击雷军再次推出了低端价格的千元机——799元的红米抢占了传统山寨机的市场同时产品销量再次放量2013年、2014年分别达到了1870万台、6112万台。这其中红米系列做出了巨大贡献销售占比达到了60%。
图5 2013年雷军宣布推出799的红米
在这里要帮大家补习一个知识并不是雷军和小米拉低了智能机的价格特别是红米系列应该说中端以及中低端价位的国产手机一直存在手机行业和很多行业在价位上存在类似的特点国际品牌占据高端国内知名品牌占据中端杂牌占据低端在手机行业千元机一直存在在中国一直有一个庞大的山寨机产业深圳的华强北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电脑城、手机城都有庞大的山寨机销售。
这是小米成功路上重要的两把火一把火是把握了行业巨变的机会通过对传统推广手法的成功整合实现了品牌的成功启动第二把火通过抢先进军千元机市场与对手拉开距离销量再次暴涨这两把火成功的把小米推到了中国手机行业的前沿。
与这两把火相比其它的相比就逊色多了无论是进军平板、做电视还是别的销售额都远没有达到这个级别小米手机依然是其中的收入主力。
在小米成功的过程中也对中国手机做出了贡献也开启了中国国产手机第二次复苏的大幕可是在2014年小米达到巅峰的时候却迎来了一个转折2014年的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出现了环比下降这是小米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情况它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在传递一个信号——小米的转折期来了长期的高速发展要结束了。
雷军再次遇到了在金山时要面临的问题——强劲对手出现了、转折出现了!
▎一半是海水
商场总是残酷的有成功的辉煌也会有诸多无奈毕竟一个行业中的竞争者不是只有一个企业在参与有多个对手在参与而对手的强劲与否直接决定企业的空间甚至生死。
这一次雷军和他的团队再次遭遇了金山时所面临的问题——强劲的对手虽然这次与上次相比它在推广上比上次上了N个段位但是在产品和技术的积累沉淀上却远没有达到一直走在模仿的路上无法做到引领于是在巅峰之后打击成功的海水来了。
1)媒体追捧过度
既成就了小米 也引发了它的自我迷失
四处鲜花掌声的时候既可以获得欢呼、对其成功肯定同时也会把企业推向骄傲的一面。在2012年小米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媒体开始了对雷军的追捧甚至狂热的追捧。
但是随着媒体的报道小米和雷军都在陷入一种过度神化之后的迷失例如2014年底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因为传统企业都是10%多的增长率互联网刚开始玩命地150%甚至200%地增长”一转眼这句话在2015年就被很惨的打脸了小米手机的销量增长在2015年跌倒了不到30%而销售额增长更是非常低市场是动态变化的大环境和竞争对手都不再是小米刚入市的那个状态而雷军和小米却依然盲目自信的按照过去的状态衡量小米在2015年3月更是高调表示年度目标调整到了1亿部结果却是不断将目标调低先是降至8000万部然后在年底更是表示能否完成8000万部销量已不是第一重要的事了言外之意完不成了甚至只是7000万部多一些于去年的6112万台相比那150%、乃至200%的增长呢?
媒体的过度追捧、过度神化在成就了小米的同时也把“狂热”“发烧”传递给了小米小米自己也“发烧”了陷入了自我神化之中导致对行业及竞争对手的看法过度乐观。
与小米成功形成对比的是小米的成功是因为对行业和竞争对手、以及自身的冷静认识而成就的而媒体过度追捧狂热之后小米自身已经无法客观理解竞争对手、自己了两者的对比结果也不言而喻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狂热的过程中更是出现了一些怪事一些贩卖所谓小米理论的培训者也赚得盆满钵满只是在2015年发现自己贩卖的理论源也不行了课程销售也大受影响)
2)竞争对手或强势或崛起
大幅度压缩小米的市场空间
在媒体之水来临的时候小米的竞争对手也在纷纷崛起对给小米的成功之火泼着海水。
◆国际对手
虽没有像上次一样切割但是优势明显
雷军的这次征战所遭遇的国际对手虽然没有像之前金山所面临的压倒性冲击——被微软整体性压垮但是手机行业的两个国际对手苹果、三星依然不容小觑实力强劲。
其中苹果在这两年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特别是在小米遭受重大冲击销量、销售额增速不断下滑的2015年苹果无论是销量还是销售额仍是非常惊人苹果公司2015年第四财季营收为515.01亿美元(约3338亿人民币)净利润为111.24亿美元(约721亿人民币)大中华区(中国市场)营收为125.18亿美元(约811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的62.92亿美元增长99%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季度的收入而且它占全球手机行业的净利润飙升至92%、甚至是94%。,
而另一个对手三星依然保持着全球份额第一三星在2015年第三季度的全球出货量蝉联世界第一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25.6%而小米的份额已经下滑至3.8%接近于华为7.4%的一半。
图6 苹果凭借技术、商业优势一家公司占据整个行业92%净利润
◆国内对手
一个如微软一样的强劲对手——华为
似乎命的问题雷军总会遇到强劲对手在金山时期遇到了微软的致命冲击一个中国IT行业的巨星陨落陷入亏损泥潭。而当雷军40岁后凭借小米再次冉冉升起之后再次遭遇了一个重量级对手相对与上面提到的苹果、三星而言冲击最大的要数国内IT行业的巨头——华为。
短短四年时间华为已经取代了小米成为中国手机行业的新领军企业以技术驱动引领手机新风潮从2013年开始PK小米吹响华为B2C大转型的号角到2015年形成了整体碾压只用了极短的2年多的时间。
图7 华为2015年销量突破1亿部
2015年华为手机的销量已突破1亿部将达到小米的1.5倍而由于华为手机的均价大幅提升(中高端整体占比已超越30%)销售单价超过小米2015年手机整体销售额将达小米手机2倍两者在2015年已大幅甩开在2015年华为先后推出的荣耀7、荣耀7i、P8、Mate8等多款旗舰级均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不俗成绩相比较小米的产品则有些太弱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最终败给了经典商业原则——产品力、品牌力为王。
这就是华为的实力—— 一个产品技术积淀、人才积淀非常强大的企业而且和国际化的企业真刀真枪的PK攻下国际通信市场前沿位置的顶级企业的实力。
与这样一个企业PK小米确实有些艰难两者在技术、人才积累企业底蕴、文化乃至国际化视野上都有太大差距不可否认小米是个优秀企业但是华为无疑更优秀甚至是伟大、卓越这就是两者区别就像“既生瑜、何生亮”困境小米是高手但华为更厉害的卓越者两者处于同一时代PK既是棋逢对手幸运也是无奈于后者更高一筹的遗憾。
其它强敌也已崛起
除了华为之外OPPO和ViVO这两个主要的强敌也在崛起OPPO和ViVO这两个同出一门——中国商界黑马军团步步高派系的力量也是继华为之后冲击最为大的强敌。
它们在中国商业屡创奇迹从DVD、VCD到无绳电话、再到学习机、手机这个黑马军团在进入后无不掀起一阵旋风并且进入行业前三甚至牢牢占据老大位置、一再上演着商业传奇。
图8 OPPO和ViVO 出身步步高派系的中国商界黑马军团
这支黑马军团的手机在2015年的增长同样与小米形成了对比销量的增长都超过了60%单品牌的零售额均超越了小米手机甚至达到1.5倍2015年OPPO和ViVO的净利润各自都超过了60亿人民币。
除了OPPO和ViVO外两个大佬中兴和联想也在努力提升。
其它相对级别弱一点的对手虽然与小米相比还有些距离但是在借鉴小米的推广后也取得了飞速增长这其中最为代表的是魅族这家极具个性气质的企业在2014年的觉醒之后获得了飞速增长在2015年突破了2000万部相对于2014年的440万部实现了350%的增长此外还有新加入战局的其它对手。
这些对手或强势、或致命冲击或快速增长一方面华为这样的强势对手从上面将小米从中国手机领军的位子上推了下来成为国产手机新领军;同时另一方面中级或者中低级对手从下面切割小米的市场这些都在极大压缩小米的空间2015年已经发生了转折而2016年肯定会比2015年更惨烈。
3)自身的迷失
在环境骤变、竞争对手快速崛起的时刻小米却陷入了一个陷阱——自我迷失
在小米的内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了一种迷失如我们上面所说媒体的作用不仅成就了小米也引发了小米的迷失而小米内部也在有意无意的划入自我迷失的陷阱——因为成功而陷入的骄傲自满各种理论满天飞各种活动的走秀各种理论横飞各种经验分享、写书等小米成为了风头不让娱乐明星的明星。
同时面对竞争对手的进逼和实力的强势提升不仅没有正视并且说着让人莫名奇妙的话比如面对华为的飞跃小米公关负责人竟在微博上发表“华为手机都卖到非洲去了”这样的言论作为一个公关部负责人发表水准的微博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更反映了其内部的自负与自满。
而与自我迷失、各种走秀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在各种新理论层出不穷的同时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却一直没有与走秀频率成正比的提升与对手的差距被不断拉大华为在娴熟掌握营销推广后连续凭借多款叫好又叫座的产品成功登上国内手机行业的王座也许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雷军在发布小米1时表示“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也注定了后面设计力的软肋而这一点在于已经成为快时尚的手机行业硬件设计——手机外观是重要的竞争因素小米手机竞争力也因此不断下滑。所谓互联网思维终究是工具商业PK终究要围绕产品力和品牌力这个核心来努力脱离了优秀的产品力和品牌力再美的概念也只是概念没有实际意义与实际竞争无益在这个过程中雷军和小米在向大众推广的过程中把自己也迷失了、搞晕了。
在这里我们对比另外两个企业——华为和三星这个企业之所以可怕不仅仅是他们一直不断进取更可怕的是他们在巨大成功后依然放下身段充满了极度的危机感如华为的教父经常以华为冬天来提醒华为人放下辉煌、重新踏上进取之路这一点在华为手机的成功上至关重要在华为荣耀取得成绩的2014年初敲打华为手机部门“你们又说电商要卖2000万部手机纯利润1亿美元一部手机赚30元这算什么高科技、高水平?现在赚几亿美元就牛起来了拿自己的长板去比别人的短板还沾沾自喜”这个敲打也促进了华为手机的进一步提升有了后面更大的成就。
而另一个业内大佬——三星帝国三星这家企业一家公司占据了整个国家20%的GDP从一家卖杂货的小店到韩国最大财团与其危机意识密不可分三星会长李健熙时刻强调注重变化并甚至表示“除了老婆孩子不变一切都要变”。总是强调“这是个永恒的危机、我们正身处险境!”。即使三星在取得巨大成功后依然如此。
小米在取得成功后陷入了自满而华为在登顶国际通信运营领域后依然保持低调没有到处贩卖华为的成功论而三星成为韩国最大财团后也鲜见到处走秀贩卖三星成功论这就是伟大企业之所以伟大之处。小米与成为顶级公司还有很大差距。不仅仅是技术、人才积累上更是在心态、视野、格局上的存在着差距。
▎商业的马拉松
既生瑜、何生亮的残酷
商业竞争实际上是对手之间的博弈甚至是几大高手之间的博弈、PK。
高手之间的过招直接影响着战局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对方的份额特别是在行业从高速增长陷入零和竞争状态(你多我少的激烈竞争中)任何一方的强大也就意味着对手市场份额的失去。
而对于处于领先的几个企业往往也是几大顶级高手的PK。
“既生瑜、何生亮”是一个三国时代的困境也是一个穿越时代的困境几个高手同处一时代即使棋逢对手的荣幸又是面对更高对手的无奈。
周瑜、诸葛亮两大高手的同时代PK即使周郎败于诸葛亮也不能否认周瑜的才华出众远超其他人但是没办法诸葛亮才华更高与顶级对手博弈是幸运也是不幸。
图9 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
在手机行业里苹果、三星以及冉冉升起的华为是三大超一流的高手都能从技术上、到商业运营上做到领先行业它们过往的战绩已经证明了他们的犀利!一个是全球IT行业的开创者和引领者开创了IT行业和手机行业多个新时代的领先企业一个是从小杂货店做到占韩国GDP20%的最大财团还有一个是中国最成功的国际化技术企业一路拼搏击败多个国际通信巨头让国际著名通信巨头汗颜的公司这些瞩目战绩以及他们居高依然时刻以危机提醒自己的心态都让他们远远超越众多对手。
而小米虽然也是高手是手机行业一流的高手但是这个一流显然还没有达到超一流的级别与超一流的三大大佬有着差距。
打个比喻小米是段位极高的武林高手但是苹果、三星、华为属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级别的超一流高手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很大差距。
这也是小米和雷军必须面对的困境正如其上次、金山时期面对微软这样的超一流高手一样在手机领域这次同样面对了超一流高手——苹果、三星、华为而同时又面临ViVO和OPPO这样同一级别的一流高手追赶。
一流高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次超一流”的层次但是难以达到超一流的境界除非超一流高手出现问题滑落到“次超一流”、甚至是一流水准才能实现超越;而如果一流高手如果发挥不好也会滑落到二流前端时间小米的自负让其滑落到后者幸好前两年(2013、2014年)打下的底子还好与对手存在一定差距否则2015年遭遇的冲击会更大不止是被华为碾压更会被ViVO、OPPO等超越(而实际上ViVO、OPPO在销售额上已经实现了超越)如果不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保持一流段位或者提升至次超一流段位小米和雷军的手机江湖位子将极度危险!
▎火焰与海水之后
希望能够涅槃重生
在2015年的11月25日发布会上雷军表示 “小米现在的心态有些扭曲”“今天的这个发布会也是小米放下包袱认真做产品的新起点”表明了对此前已经进行了反思。说明雷军已经意识到小米的问题1)心态扭曲 2)产品力的不足
但是路是很长小米如何调做好调整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
1)内部如何调整心态?
当高增长变为低增长甚至下滑之时员工的信心发生变化是否接受这种变化犹如过去一直高歌猛进的打胜仗突然开始遇到强力阻击之后士气必然会受影响。
同样当习惯了过去高增长面对这种变化是必然会有对于信心的冲击心态上如何进行调整也是重要问题。
2)产品力如何强化?
今天虽然小米被华为超越面对ViVO和OPPO的冲击但是小米的营销推广仍然在业内属于领先位置最欠缺的就是产品力产品力的提升是个难题毕竟技术的积淀不是一日可成。
华为在P系列通过P6实现了中端价位手机突破但是之前经历了P1——P5的沉淀同样Mate系列通过Mate7实现了突围但是之前同样经过多系列的沉淀今天华为的P系列、荣耀系列、Mate系列都取得不俗反响而小米在除了价格优势外共享经济新风口 单车侠之家推社区服务童车而小米在除了价格优势外在产品上的提升仍需要时间(每款仿制痕迹太明显缺乏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最新发布的红米Note3 采用了ODM外包合作模式由龙旗设计生产说明了其已经开始接正视自身设计的软肋同时也说明了小米自身设计能力上需要提升还需要时间。
幸好目前市场和竞争对手的状况让小米意识到一些不足开始正视和调整如果没有意识到仍然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那么就危险了希望小米能够涅槃重生。
毕竟小米不是行业里超一流的公司能够在技术上做到引领行业如果做不到没有大幅领先对手的优势不是超一流还迷失自己那么后果极其危险2015年这种危险已经展现了2016年形势更严峻如果还不调整将会更加危险!
▎商业注定了企业的生生死死
时刻要有危机感
就像俞敏洪所说“这样的时代、生生死死成了常态”做企业注定了生生死死注定了与对手的PK。商业是残酷的一个遵循丛林法则的领域综合实力强大的自然胜出成为行业领先占据行业优势。
如我们上面所说对手是有差距的超一流对手、一流对手、二流对手、三流对手……乃至于不入流的对手。
在残酷的商业PK中企业都时时刻刻要有危机感如同三星的李健熙所说“这是永恒的危机企业永远身处险境”企业时刻要给自己清零让自己处于清醒的状态去努力。
如果不努力超一流的企业会沦为一流、二流而一流的企业不努力会滑落成二流、三流这种变化将极具影响其竞争力。
小米虽然达不到苹果、三星、华为的超一流但是在行业属于一流还是没有问题还是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如果好好发挥在行业保持前列还是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过于自满不注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自身的位置将会很危险而这就是商业的残酷!
而目前小米无论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还是企业文化沉淀、国际视野等都与超一流还有差距注定短期难做老大相对而言能否保住行业前沿位置都是至关重要的!商业很残酷以实力说话、以实力博弈!
这就是商业综合实力PK的竞争!
雷军的经历雷军所打造的商业传奇他的成功所传递的信息(技术的领先、学习精神造就的推广领先)以及被冲击所传递出的信息(技术落后综合实力的落后就会被超越)都深深的值得商业人思索!
图10 金山时期的雷军
图11 小米时期的雷军
雷军20多年的经历已从一个年轻的IT才俊站上过IT行业巅峰又走到了中国商业巅峰从一个充满锐气的青年变成饱经商海的大佬。
这20多年的变迁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中国IT业和手机业的发展故事一个见证中国商业变迁的故事同时又体现商业竞争复杂性的故事更值得所有人深思!